一种促进穿心莲贮藏后种子发芽的处理方法
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是爵床科穿心莲属植物,原产于南亚,中国引进后大规模使用,现已推广其进入美国药典。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作药用,对于多种感染性疾病有效,市场需求量较大;研究发现,其提取物穿心莲内酯等,除具有抗炎,保肝等活性外,对于艾滋病病毒等有一定抑制作用。在穿心莲的种植中,采用的是种子繁殖(春播)的方法。穿心莲种子外被蜡质,种皮有一定厚度,有研究表明,其自身含有可能抑制发芽的物质。市售种子的质量不整齐,国内的一项研究表明,其收集的22份不同种子样品中,有6份种子的发芽率在40%左右,13份种子的发芽率在70%左右,仅有3份种子的发芽率能达到80%以上。另一项研究表明,室温贮藏两年后的穿心莲种子发芽率为0%,必须4℃冷藏。穿心莲的原产地和我国国内均开展了许多关于促进穿心莲种子萌发的研究。传统采用的摩擦种皮的方法,因为摩擦的力度,磨破种皮的程度较难以把握,不同试验的结果差异较大。所有试验研究对于穿心莲种子的发芽温度均有要求,一般为25℃,在温度较低和较高时,发芽率均不理想,不符合实际生产中气温变化大的特点。
华炬新产品研究所技术咨询委员会科研人员现推荐一项一种促进穿心莲贮藏后种子发芽的处理方法,该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促进穿心莲种子(含贮藏后的种子)发芽的处理方法,旨在解决(贮藏后)穿心莲种子发芽势低、发芽率低等问题,以提高(贮藏后)穿心莲种子的发芽率及使用价值,减少种子浪费,简化发芽和贮藏技术并降低成本,以克服现有技 术问题的不足,现将该一种促进穿心莲贮藏后种子发芽的处理方法及技术方案及实施例介绍如下供研究交流参考:(441211 123448)
该项目由华炬新产品研究所技术咨询委员会多位专家根据目前国内该领域最新技术推荐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包括技术工艺、技术创新、技术配方、方法步骤及实例等方面的推荐,供同仁参考交流,鉴于技术配方的特殊性不接受退款,请根据需要斟酌后支付,谢谢。